4月12日晚7点到9点,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郑开教授应邀为人文学院师生做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近300名师生聆听了郑开教授的精彩演讲。人文学院院长高建立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郑教授以“从桃花源回溯无何有之乡”为题,按照“寻找桃花源——无何有之乡——至德之世、建德之国——小国寡民——精神的高处——从无何有之乡到人间世”的逻辑线索,对庄子著作中超越性精神性空间的内涵、特点等进行了深入揭示和诠释。通过由陶渊明的“桃花源”回溯到庄子的“无何有之乡”,向我们全景展示了道家及接受了道家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对精神、心灵自由的无限向往和美学表达。无论是庄子的无何有之乡,还是陶渊明的“桃花源”,都是中国古代士人知识分子追求精神自由和丰富内心世界的外溢性期待表征,也是中国古代士人知识分子儒道兼综人格的充分彰显以及身处逆境时的避世心理的外透。同时,郑教授的演讲,也从另一个角度深刻揭示了中国隐逸文化背后的深层思想渊源。
报告专家简介:
郑开,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生,安徽合肥人,1999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特别是道家哲学、比较哲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以前的研究主要体现于早期思想史及道家哲学方面;近期的研究广泛涉猎了道教心性学的历史和理论、早期人性概念的来源与发展、中国意识的思想史建构、庄子哲学、古礼蕴含的思想史问题以及古典空间的艺术表象等诸多领域和问题。
著有《道家形而上学研究》《德礼之间——前诸子时期思想史》《庄子哲学讲记》《道家政治哲学发微》以及Metaphysics of Philosophical Daoism等,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